去年曾经以“偷袭珍珠港”之势成功刷屏财经媒体头条的微信红包,今年以更为凶猛之势袭来,不仅继续碾压支付宝、新浪微博、百度等同业小伙伴,还顺便干趴下了央视春晚。
近日,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分析师钱海利在接受《重庆商报》记者采访时认为,对商家来说,红包发放时,用户的注意力高度集中、情绪比较高昂,容易对商家留下深刻印象。
年前,微信叫板支付宝,封杀了其在微信平台的红包和支付功能,一度让很多网民不得其解,就凭微信的小胳膊也敢和支付宝这样的大粗腿抗衡。
今年春节期间,微信携京东、招商、平安、泰康、同程等众多企业向用户大发红包,而且,用户之间的发红包、抢红包活动也是如火如荼。
2015年春节期间最吸引眼球的要算“微信红包”,尤其是微信朋友圈的“抢红包”以势不可挡之势,掀起一阵又一阵的互联网社交金融支付的波澜。
网络红包的风头是否盖过了春晚,或许见仁见智,若说这些年来哪件事情配称与春晚平分了秋色,除了微信红包(以及支付宝红包等),恐怕也难找出第二个了。
2月22日大年初四上午,记者接到市民胡女士的热线电话,反映她近期因微信抢红包而遭遇信息泄露,被骗钱款事件。
近日,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分析师钱海利在接受《南国都市报》记者采访时认为,应用场景制约“红包”使用,部分红包成了“死钱”。“
匿名收款与付款,如果发生洗钱、恐怖融资,微信支付将无法按照法律要求做到交易可追踪、可还原、可回溯。
春节红包大战到目前已经告一段落,回顾这次狂热而又喧嚣的红包大战,最终看清,巨头之间的红包大战,事实上并没有输家。